时间:2024/10/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这里,古矿冶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素有“金山”“银城”“铜都”的美誉。

这里,绿色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6.2%,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境内有大茅山、凤凰湖等知名的生态旅游景区。

这里,红色地位显著,是革命老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27个全红县之一。

这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西省“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有“野外就是药房,深山就是药库”的美誉……

这个多彩而充满魅力的地方就是山城德兴。“十三五”期间,德兴市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繁荣发展,现代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得到全面提升,使工业遗产“看得见”,生态文化“摸得着”,文旅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城市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旅游稳健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旅融合,旅游业态推陈出新

万村大田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洋源兵工厂遗址,绕二镇花林广财山中国工农红军闽浙赣省挺进师遗址,龙头山乡程家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市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游、生态游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红+绿”旅游模式,把旅游开发利用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游客在纵情于自然山水间的同时,体验别样的农家生活。

乡村旅游发展全面开花,先后建成了大茅山风景名胜区彩虹童话村、李宅乡宗儒村、香屯街道江村、昄大乡花园村等一批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的乡村旅游点,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全域旅游,旅游产业全线提档

随着“文化旅游+养生”“文化旅游+中医药”等的出现,文化元素扮靓了旅游景点的颜值,推动了文旅景观全域提升,文旅融合成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器,助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围绕打造“清黄婺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文化自信、“五彩德兴”这一总体目标,我市利用“清黄婺景”黄金旅游线路的区位优势,发挥上饶高铁枢纽大交通优势,承接来饶或者途经的游客,深挖德兴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引领示范、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将德兴零散、孤立景点向闭环、全域旅游线路转变,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工矿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中医药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城市、全球知名的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的定位。

借力旅发,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

构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有着重大的影响。

目前,我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既有基本共性又有特色个性、上下衔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印刷、娱乐、创意设计、产品制造等门类已形成一定规模,以卓尔珠宝为首的卓尔珠宝文化产业园,以传承银业、今世宝铜业、江西铜艺为龙头的金银铜工艺品加工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5%。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显著。全市共有31个项目列入县(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省级1个,上饶市级12个。

全域旅游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升级优化的新引擎。目前,我市境内有国家4A级景区大茅山景区、国家3A级景区凤凰湖景区、省5A级乡村旅游点楼上楼田园综合体、省4A级乡村旅游点、省级风情小镇青舍里等,共19个A级乡村旅游点,民宿30余家,农家乐余家。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次.65万人次,综合收入.5亿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8047.html
------分隔线----------------------------